|
(一)概述
缺鐵性貧血是指由于各類緣由使體內貯存的鐵不敷,影響紅細胞內血紅卵白的分解,而引發紅細胞成熟遭到影響的貧血。.
多發于生育年齡婦女和嬰幼兒,在大大都成長中國家,約有2/3的兒童和育齡婦女缺鐵,其中約1/3患缺鐵性貧血。.
臨床表示頭暈、頭痛、乏力、心悸、活動後氣短、耳鳴眼花,食欲減低及腹脹等;兒童及青少年體魄發育緩慢、體重下降、體力下降、留意力不集合等。
(二)常見缺鐵緣由
1.鐵的攝取不敷(飲食中缺少鐵;有偏食習慣等)
2.吸收障礙(胃大部切除術後等)
3.鐵的需要增加(發展發育期的兒童、青少年、月經期婦女、妊娠和哺乳期婦女等)
4.鐵的喪失量增加(消化道出血或月經失血過量等)
5.疾病的影響(潰瘍病、鉤蟲傳染、痔瘡、胃腸腫瘤及子宮肌瘤出血等)。
(三)營養調理
1.首先治療原病發,去除病因。
2.口服鐵劑,常見的是硫酸亞鐵,進餐時或餐後服用。
3.補充富含鐵的食品。動物性食品中的鐵吸收率約為20%,動物性食品中的鐵吸收率約為1~7%。
4.補充維生素C。
5.改正偏食和素食等不良的飲食習慣。
(四)食品挑選
1.富含鐵的食品︰海帶、紫菜、木耳、香菇、豆類及其制品、各類肉類、禽蛋類、動物的肝、腎等。
2.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新穎蔬菜和水果。
3.忌飲濃茶。
本文由“健康眾人”發布,圖片來歷于收集。
標籤
|
上一篇︰ 健康眾人︰如何診斷自己是不是患痛風下一篇︰ 健康眾人︰水健康身體才健康
|